关键词:成都管理咨询 十五五规划 战略 薪酬 绩效 人力资源
作者:众智云慧管理咨询CRC行研中心
日期:2025年7月4日
正文:
2025年5月中旬,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,他强调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工作要坚持科学决策、民主决策、依法决策高质量完成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工作。为了帮助企业在“十五五”规划中更好地开展科学规划,众智云慧管理咨询整理了战略规划的主要思想和技术流派相关要点。
战略(Strategos)一词最早指希腊的地方行政长官、军事将领,后来发展为军事战略(Strategy)一词。1962年钱德勒提出企业战略管理(Strategy)。中国《孙子兵法》中提到的战略为战争和谋略两个方面。
亨利·明茨伯格将战略管理理论分为10个学派——认知学派、设计学派、学习学派、计划学派、企业家学派、文化学派、权力学派、环境学派、定位学派和结构学派。实际上后来发展为包括创新学派在内的共计11个学派。众智云慧管理咨询将为您梳理主要的学派观点和技术思想。
一、认知学派:战略是一个心智过程。
主要观点:如果要了解战略的形成,最好同时了解人类的心理和大脑。
学科基础:心理学
学派分支:分支 1:倾向实证主义,知识处理是试图勾画客观世界;分支 2:所有认知活动都是主观的,战略其实是对世界的解释。
代表作品:赫伯特 ·西蒙《行政管理行为》(1945)、《组织》(1958)和《思想模型》(1979)
二、设计学派:战略是深思熟虑后的简洁表达。
主要观点:战略形成应当深思熟虑,严谨缜密。同时,应该简明清晰,易于理解,便于执行;战略管理者应当是战略的顶层设计者(但不必承担具体战略计划的制定工作)。
学派分支:无
代表作品:三安范式、安德鲁斯(K · Andrews)SWOT 模型,菲利浦·塞兹尼克(P.Selznick)1957年出版的《经营管理中的领导力》、阿尔弗雷德·钱德勒(A.Chandler)1962年出版的《战略与结构》,以及肯尼斯·安德鲁斯1965出版的《经营策略:内容与案例》和1972年出版的《公司战略概念》。
三、学习学派:战略是通过组织学习应对环境变化。
主要观点:战略形成是一个应急过程,环境是复杂并不可预测的,只有通过组织学习,企业才能应对环境不确定性。战略决策者职责不是制定战略,不是预想深思熟虑的东西,而是管理组织学习的过程;强调文化、政治等在战略形成过程中的作用。
学派分支:无
代表作品:查理·林德布罗姆的《“蒙混过关”的科学》(1959年)、詹姆斯·布雷恩·奎因的《应变战略:逻辑渐进主义》(1980年)和彼德·圣吉的《第五项修炼》(1990年)。
四、计划学派:战略是各种受控制的运作计划。
主要观点:战略形成应当是一个受到控制、有意识的和详细具体的过程;决策者对整个过程负责,并详尽阐释这个过程,以便于落实战略目标、预算程序和各种运作计划;继承设计学派的 SWOT 分析,但是认为其太主观,引进了以决策科学为代表的数量分析方法。
学派分支:无
代表作品:安索夫(Ansoff)《企业战略》(1965),申德尔和霍夫的《战略管理》(1979),在斯坦纳(Steiner)、艾考夫(Ackoff)等人的推动下,计划学派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,产生了如经验曲线、增长-份额矩阵、市场份额与获利能力关系PIMS(Profit Impact of Market Share)等。
五、企业家学派:战略是企业家对企业未来的憧憬过程。
主要观点:战略是企业家个人价值观念的体现,企业家通过发挥自己个人的影响力和能力,决定战略的选择及行动;战略制定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寻找新的机遇。该学派不仅将战略形成过程集中在一个领导身上,而且强调领导人与生俱来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质,强调战略远见、个性化领导能力、前摄等概念。
学派分支:无
代表作品:富兰克·奈特《企业家精神:处理不确定性》(1967)、熊彼特《经济发展理论》,柯林斯和摩尔《组织的缔造者》。
六、文化学派:战略是个体与组织文化整合的过程。
主要观点:文化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一个集体思维和社会交互的过程;文化是社会成员随着时间推移而创造的一种共享意向,它的形成不仅通过纯粹的社会活动,还有赖于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所使用的资源;企业文化及背后价值观念,对于战略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;赞成战略管理的连贯性,强调传统的传承性、变化的丰富性和舆论的复杂性。
学派分支:无
代表作品:艾瑞克·莱恩曼的《长远规划的组织理论》(1973年)、罗伯特·沃特曼(Robert H.Waterman)与汤姆·彼得斯(Tom Peters)合著《追寻卓越》(1982年),博格·沃纳菲尔德《资源为本理论》(1984年)。
七、权力学派:战略是企业内部政治博弈的过程。
主要观点:企业内外存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利益团体,他们会利用权力影响战略。因此,战略制定不仅要考虑经济、行业及竞争和因素,还要注意政治因素,注重均衡考量各利益相关方利益诉求。同时,战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,要化解和排除利益集团或个人的干扰。
学派分支:无
代表作品:麦克米兰(MacMillan)《论战略形成:政治概念》(1978年)、普费弗和萨兰西克的《组织的外部控制》(1978年)。
八、环境学派:战略是外部环境决定的。
学科基础:组织生态学
主要观点:战略的形成是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过程,环境成为企业战略形成过程的中心角色;重点研究组织外部环境对战略制定的影响,注重描述特定环境与组织特殊属性间的关系,应用组织生态学、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研究企业战略理论;环境学派以源自“权变理论”(contingency theory)的偶然性理论为核心;环境的机遇代表可能,环境的威胁是潜在的约束。
学派分支:无
代表作品:《组织生态学》(Organizational Ecology) (Hannan & Freeman, 1989),主要研究组织进化过程、组织种群的变化与环境选择的结果。SMFA 法(环境试错法)
九、定位学派:战略是行业竞争五力角力的结果。
主要观点:战略是分析过程,特别是外部环境分析尤为重要;企业在考虑竞争战略时,必须将企业与所处的环境相联系;行业是企业经营的最直接的环境;行业的结构决定了企业的竞争范围,从而决定了企业的潜在利润水平;战略分析重点是行业而非企业。
学派分支:无
代表作品:波特竞争战略三部曲:《竞争战略》(1980),《竞争优势》(1985)和《国家竞争优势》(1990);波特指出,波特将战略分析的重点由企业转向行业,构造了产业结构分析的“五力竞争”模型,提出了诸如公司地位、行业吸引力矩阵、价值链分析等极为有用的分析工具和方法。
十、结构学派:战略是所有战略学派的结构化运用(适应变化,不断变革)。
主要观点:结构学派包含其他学派所有内容,运用自己的“结构”视角,对其他学派调和以及综合;结构指的是组织和组织周围的状态;战略形成过程是转变;它反映了事物存在的两个方面:状态和变迁。
学派分支:分支 1:组织结构研究,如个人组织、机械组织、专业组织等;分支2:战略时期研究,如发展期、稳定期、适应期、斗争期和革命期;分支 3:组织演化模式研究;分支 4:组织再造过程研究等。
代表作品:普拉迪普·坎德瓦拉、亨利·明茨伯格和米勒合著《“里卡洛斯”的悖论》(1990)。
十一、创新学派:战略是创新。
学科基础: 1990年代经济理论新发展,契约理论、激励理论、不对称信息理论、战略联盟理论使得管理学家可从企业内部寻找企业业绩的理论解释。1980s后,许多企业清理非核心业务,出现“归核化”(Refocusing)趋势。1990年代后,经济全球化、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国家边界模糊化;信息化浪潮又使行业界限模糊化;创新成为新经济竞争的主要手段。
主要观点:内因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作用;创新是新经济竞争的主要手段;战略是要面向未来的,是要冒一定风险的;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,必须用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进行企业战略管理。在企业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,开发新产品、新技术和新思维,如何对创新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失败和风险进行预测与管理,是战略管理的中心内容。
学派分支:无
代表人物:彼得·德鲁克、托马斯·彼得斯、约瑟夫·熊彼特等。
上述十一个学派体现了战略管理的主要技术思想,展示了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。企业在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中有必要进行战略思想的了解,具体的编制模板和技术方法索取可以直接联系CloudWisdom众智云慧管理咨询。
(资料来源:众智云慧成都管理咨询CRC 行研中心)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众智云慧成都管理咨询公司,管理创造效益,咨询成就商业!
众智云慧助推中国管理咨询行业快速、健康发展!
成都管理咨询/咨询服务/战略规划/十五五规划/人力资源/薪酬考核/绩效管理/不胜任考核/三项制度/薪酬报告/流程制度/企业文化/岗位价值评估
欢迎浏览 http://www.zzzcloud.cn 成都办公室:028-61894747 客服热线:400-687-6811